臨終時四大分散的次第,

首先是地大融入水大,這時身體有很大的壓迫感,

一直往下沈,體力逐漸消失,臉孔沒有光澤而憔悴,

身上的水分,如鼻涕、口水等,都不由自主的往外流出,

全身有濕冷之感,就像是浸在水中;

接下來轉變為發高燒的感覺,便是水大融入火大的景象,

這時口覺得很渴,體溫從腳底開始往下降;

當火大融入風大之後,便感到吸氣困難,

呼出的氣較多,吸進來的氣較少,

一直到呼出最後的三口氣,便進入了「粗分心」的時刻。

這時可盡力提起善念,在旁邊的人也可儘量幫助提起善念,

這樣有助於死者往生善趣。

通常「粗分心」的時間只有二、三十分鐘,

接下來不論神識是由上半身先捨(生惡趣),

還是下半身先捨(生善趣),都是停留在心輪的部位。

因此最後的溫暖都是在心窩處。

如果生前是修行人,而且身體健康,氣脈情況良好,

就可以將此神識持在心輪中很長的時間。

若是生前沒有修行,也沒有修練氣脈,生活又不正常,氣脈損壞嚴重的話,

「粗分心」的時間就很短。

修行人可以一直保持清醒的狀態,

而不讓它進入「細分心」,再將此神識,

延著中脈往上推,由頂門而出,就可以達到解脫,

而不必到六道中輪迴。

若是一旦進入了「細分心」,神識便陷入昏昧狀態,

就無法再提念了。

這時神識便會延著中脈往下降,一直到臍輪處

(中脈的底部,與左右二脈相連於臍輪處),

進入左右二脈,左右二脈通於全身各個孔竅,

因此神識一旦進入了左右二脈,

就一定會從各個孔竅出去。

若是從梵穴出去,就是投生無色界;

若是從眉際出去,就是生在色界;

如果從眼睛出去,就是投生為人;

生修羅道的從耳朵出;

生夜叉的從鼻子出;

生欲界天的從肚臍出;

生餓鬼道的從嘴巴出;

生畜生的從尿道出;

生地獄的從肛門出。

神識處在這種昏昧的狀態,大約是三日半,

經過了這個時期,神識就會甦醒過來,

像是從夢中醒來一般,這時就是中陰身的開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