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自他成佛說法安樂資具145
【應作是念,為令自他得成佛故,說法功德,即是我之安樂資具。】
那我們真的一無所求吧?有,也可以說一無所求,也可以說有所求。
這個怎麼說呢?我們應該這樣:
「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呀?無非是為了自他成佛。」
這個是有所求;而成佛的真正境界是歸無所得,所以這個叫無所求。
關於這個無所求跟有所求之間,我們現在不要拿我們的知見去辨別,
我們對這知見還並不正確地了解,有所求是如何求法,
無所求是求些什麼,我們往往會弄錯、弄顛倒,
我們好好地學下去。
它對這個所求的,有一個嚴密的定義,而所以這個嚴密的定義,
就是指我們的心理相應的行相。
那個時候,認得了行相照著去做的話,那就對了。
所以因為這樣,所以說法的功德—當然我們說法一定有功德—
這個才是我的安樂的資具,而不是眼前的名聞利養,
這個就是我們最高的目標。
所以現在常常說:「啊,我要無所求而求。」
在我們凡夫要無所求而求真難哪!
所以等到我得到了一點點的教授,現在真歡喜,是有所求的!
求什麼?求這個,因為我求這個,高的目標擺在這裡,
所以眼前那種小小的名聞利養就擋不住你了,
這個倒是千真萬確的,我的經驗。
平常叫你啊,你什麼都不要,這個東西很難。
所以印光大師特別說了:這個鄉下的老農老圃,你告訴他
「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」,那忙了半天,你不管它收穫,可能嗎?
我們都是凡夫,都是鄉下那個老農老圃一樣的,
你說:「好了!你現在無所求,你什麼都不要管,你只要修行。」
這個事情很難,叫你名聞利養都不顧,這個做不到。
他現在不,叫你不要顧那小名小利,然後那個大名大利擺在這個上頭,
就這樣。然後把這個利害擺在這裡,
你自然而然很容易捨得掉了。
出處 : 抄02P139L3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