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印

 
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     
0105  耽着境 指 分别心所執取的境 . (攝P121)
0104 執取相境 心識直接認知. (攝P127)
0103 顯現境 心識對境 時 . 所 顯現 的這一分 . 與 所取境 同義 (攝P126)
0102 所緣境 指 任何一個心識所緣 對境
0101 隨趣 跟著那樣走,有誰一定會有誰的意思(例如:有總一定有別)
0100 隨趣自己的」相 的
0099 行相  一個 心識 行相 . 又稱為該 心識 的 執取相境, 就 分别心而言可以稱 耽著境
0098 所緣  一個 心識  緣 著 的 對象 .
0097 間接境 指即是某個心識的境,而該心識又沒有 顯現 此境 (攝P130)
0096  直接境 認知它的心識會顯現出這個法.(攝P125)
0095 自境 具有對境的法 
0094 有境 趣入自境的法
0093 能生 能出生自果的法 
0092  小因果 闡述因果的基礎概念
0091 一個實質  實質 非別別的 法
0090 同一實質 在 實質 方面 , 非別別 而生的 法 
0089 實質同一類别 從同一個 自己直接 近取因 所生 的 相異 的 有為法
0088 遮遣 所屬的 反體同一

唯遮  遮同一類別所   的  相異 無遮

0087 成立所屬的反體同一類別 任何 補特伽羅 , 只要 專注 的一 看 , 自然就 生起 這兩者  很相似 的 念頭 的 法
0086 非遮法 遮遣 自法所遮分 , 並且 牽引 其他 成立法非遮
0085 無遮法 遮遣 自法所遮分,  牽引 其他成立法 非遮
0084 遮遣相 遮遣所遮的方式,顯現自己
0083 遮破法 彼 法覺知 中顯現時,顯現為遮遣相
0082 成立相 以自方成立的方式,顯現自己的相 如:瓶
0081 成立法  覺知 中顯現時 , 顯現為 成立相
0080 A的是反 與 不是A是等遍 (A可以把一切存在與否的任何事物)放進去的意思 
0079 同一實質 有為所屬的同一本性
0078 同一體性的條件 (1)AB存在    (2)AB為異   (3) A是B 或 B是A   (4) 沒有因果關係
0077 同一體性的性相 非別別體性的法
0076 同一體性 =同一自性、同一本性-->體性一
0075  同一自反體(真正一) 非別別自反體的法
0074 別別的法
0073 一  不是非別別的法
0072 無為法  非從 因緣 所生的法 
0071 有為法  因緣 所生的法 
0070 某法的反體 (1)與某法為的相反的法 (2)與某法為 (3)自己本身 (ˋ4)跟自己完全一樣的事物 
0069 範圍  是指 事相、事例 
0068 本身  是指 本質 . 歸屬
0067 大種 是指地水火風四種元素
0066 心不相應行法  心不相應行法 , 指五蘊中色、受、想、識以外的所有事物,心不相應,指不會與心王相應。因此凡是非色法·也非心識的無常,全部都歸納於心不相應行法。例如: 生老病死、時間、方向等,這些都是無常,卻不是實質的物質,也不是任何心理反應。因此是心不相應行法。例如無常.所作.因.果.實事等·這些法包含了所有的色法.心識,卻又不歸屬於色法心識其中一者,因此也是心不相應行法。至於「色法心識二者」等既不能脫是色法,又不能說是心識,但仍然是無常,所以歸屬於心不相應行法。P036
0065 心識 古譯作心法,泛指一切能夠緣取境界的意識、根識。P036
0064 非所作 指無生 , 只要不是 因缘 所出生,都是非所作,其中包含常法與不存在的事物。
0063 剎那性 剎那性 是 無常的性相。有兩種理解方式:一、每個 無常 都有自己存在的時期。當自己的時期結束後的 下一個剎那時 ,就會毀壊減亡。 是名為 剎那性。二、每個 無常 剎那剎那之間都在不停的變化遷滅,是名為剎那性。P035
0062 證無  去證得 事物 不存在  例如 : 鉛筆是實事 , 證 鉛筆常法量 不存在
0061 證有  去證得 事物 存在 例如: 鉛筆是實事,證 鉛筆 為 實事 量 存在
0060 證得  對所 認知的事物 不再懷疑. 例如 : 眼根看到一支紅色筆 (不再懷疑)  
0059 新 而 不欺誑 的 心識 
0058 眼識的不共增上緣 眼識的增上緣,只能產生眼識執取自境能力的緣.眼識的增上緣可以分成共通不共通二者.其中意根可以產生眼識而看見顏色,產生耳識而聽見聲音,所以意根是眼識的共通增上緣.眼根識眼識的不共增上緣
0057 士夫  原意指依著身體而能發揮力量者,特指人類,通指補特伽羅,泛指所有補特伽羅 
0056 微塵所成  是物質的性相,指八種以上的塵質組合而成的結合體。色.香.味.處.地.界.水界.火界.風界等八種元素,每個物質最少都由這八種塵質所組合
0055 性相  一個事物不共的特色,其內涵與該事物相同,又比該事物容易理解,能夠藉由此特色了解該事物,便便可以稱為該事物的性相。 
0054 堪能為色  具備阻礙其他色法的性質,即是堪能為色。凡是物體都具有阻礙其他物體的能力,就譬如光會被其他物體擋住,人體無法穿越牆壁、杯子可以盛住水,交通工具逆風行駛阻力增強等等,都屬於色法阻礙其他色法的表現
0053 反體  從與這個法為異再返回來/字句完全一模一樣 
0052 共同事  彼二者是 反體異 , 又有一 法 分別是 彼二者 
0051  相異  名字 不一樣 又是  
0050 相違  彼二者 相異 , 而且沒有 共同事 
0049 士夫  泛指所有補特伽羅 
0048 相違  1.這兩者是不一樣的法 2.沒有這兩者的事例 
0047 與白法螺的顏色 為   可以理解為 白法螺的顏色 本身
0046 一定、必然 之意
0045 性相 : 不是 各別 的
0044 所諍事
所立法
 
所討論的 對象
要成立的
0043 四句型 將A.B兩詞,透過 是 或 不是 ,形成四句,用來研究A.B 兩詞之間的範圍關係
0042 具依眼根
同依眼根
看見東西的眼根
沒有 看見東西的眼根
0041 眼根(其餘四根類推)  由作為 自果 眼識不共增上緣 一分 ,  而安立的 澄淨內色
自果->眼根的果     
澄淨內色->純淨的內色 , 沒受過污染的  
不共增上緣->最主要的因,遮除了另四根
一分->耳識增上緣是耳根 五根有其不同的增上緣
0040  一切諸法 性向 (收攝) 無自性,可以被所緣,都可成為的對境,都有自己不共的體性,都可以被來了知,都可以用比量直接證達
0039 現量 與 比量 的關係 有些凡夫未能現量 現前證達的法,如四諦無自性等。最初 一定要透過 比量 了解,繼而 長時串修再經由 奢摩他毗缽舍那 的串習,最後 會產生 現量 的證達,這是 證達 某些事物的 比量現量 之間的關係。
0038 比量 透過 正確 的原因,正確的 推理經由 思考 證達事物。透過在 中形成事物的 行相義共相 而形成 比量
分別心透過義共相了知境界,就像一個畫師憑藉印象或描述把一棟建築物畫出來。在畫的過程中,必須要一直揀別這個建築物的樣子是這樣、還是那樣,排除了不是的樣子,最後才能畫出像那棟建築物的樣子。
不像現前識那樣,直接映現,不必作什麼區分,也稱之為除遣趣入。
0037 現量 思考式的、清晰而直 接映現 事物 行相
現前識顯現對境的時候,就像是攝相機、鏡子映出事物的樣子。事物是什麼樣子,到它前面就會映出什麼樣子。
0036 簡而言之,是一種 新生正確的認知。 是所有凡聖、各道眾生都具有的一種心識。相對的,錯亂的心識,錯誤的推理—「非量的心識」,也存在於每一個凡夫的相續之中。
正確的心識會為我帶來正確的判斷,而正確的判斷又會引領著我走向正確的道路,讓我得到益處。反之,錯誤的心識對我們所造成的傷害也是成正比的。
0035 無 執受大種所造 不為補特伽羅心相續所攝持四大種為因所生
0034 有 執受大種所造 補特伽羅 心相續所攝持 四大種為因所生
0033 色處 的性相 眼 識所 
0032 外色 的性相 士夫心所 攝持的 色法
0031 非所作 的性相  非已生的法 -->或從無為法的性相 : 非從他因所生
0030 無為法 的性相 非從他因緣所生
0029 有為法 的性相 從他因緣所生
0028 共同事 彼二者是 反體, 又有一個,分别是二者.
0027 非情無情 草木、土石、山河、大地
0026 有情眾生 心識 、 有 感情 , 有 見聞覺知 的生命体
0025 數取趣 數數往取諸 趣 一數數流轉於五趣的眾生
0024 虛空 不會礙他 也不會被他所阻礙
0023 心不相應行法 性相 非色法 亦非 心法無常法
心不相應行法 的事相 : 補特伽羅、力量、速度、空間、時間(無常)
0022 心識 的性相 清晰明了 -->一切心識 都具備 顯現其顯現 現境 的作用。
*與 心 明 同義
*心識的事相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一無分別心、分别心、一切遍智...
*把境現起(他罵我的境,談戀愛的女朋友的境)
0021 物質 的性相 微 塵 所成(種以上的 塵質 組合而成的 結合體)
*八種塵質→八種元素:地水火風色香味觸
0020 色法 的性相 堪能為 色 -->大種和大種所組合物) *組成物質的基本因素:地、水、火、風
*具備阻礙 其他 色法 的性質
*色法與物質同義
0019 所作 的性相 已生的法 -->若從有為法的性相:從 它 因 所生
0018 實事 的性 能作用 任何 實事 都能有所 作用
0017 無常法 的性相 剎那 *與 實事 , 所作 , 顯現分 同義
0016 暫時的常法 事項:瓶子 的反体、柱子 的反体、瓶子 的過去、瓶子 的未來....
0015 一切時處的常法
事相 : 無我 無為的虛空 滅諦 非無常 非瓶子 過去 未來 牛頓運動定律
0014 非所作 非從 它 因所生
0013 無實事 非實事
0012 常法 的性相 非剎那 與 法 的 共同事  *彼二者是反休異,又有一個法,分别是彼二者.
常法 與 無實事 、 非所作 同義
0011 現前分 現量 直接証得的 對象
0010 隱蔽分 比量 直接證得的 對象  *分別心證達(因類学)
0009 的性相 能了知
0008 成實 的性相 量 所成-->為 正確的心 所成立 , 所証達 的事物
0007 的性相 體性-->諸法都有屬於 自己 不共的 體性。泛指一切存在的事物,
0006 有 的性相 量 所緣-->被某一個 量 所察覺 , 所綠取的
0005 所知 的性相 堪為 心識 之 境
0004 無 的性相 非所知 , 不存在
有自性(無自性-存在)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獨立存在的性質,無需觀待其他因緣
0003 補特伽羅無我 謂有情眾生 , 乃假籍 五蘊和合 而成之 個體
並不具有 常住不變 , 獨立自存 , 自在支配 之意.
沒有 獨立實質有 的 補特伽羅 
無自性→没有自己獨立存在的性质
0002 補特伽羅我 認為我是有自性、存在的
0001

補特伽羅

數取趣 , 是指所有一切 有情眾生
數取趣:數數往取諸趣一數數流轉於五趣的眾生
有情眾生:心識 、 有 感情 , 有 見聞覺知 的生命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