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色:

世尊:(唯出現聲音)時駐錫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利生。

阿難:世尊侍者。

僧眾甲、乙:追隨世尊修行的出家眾。

象護:善良、有福報大長者子,愛護動物,樂於助人,金象隨侍在側。

金象:為報象護往昔補身因緣,生生世世隨象護出世,保護服侍象護。

象護父:摩羯陀國大長者,憂國憂民,性好佈施。

象護母:摩羯陀國大長者妻,疼愛象護,亦樂於助人。

管家:管理象護家。

婢女:服侍象護家人。

相師:為象護取名者。

阿闍世王:摩羯陀國王子,篡位後拘禁父王母后,父死於獄中,暴虐無道,百姓皆畏懼,意圖據金象為己有。

民眾甲、乙:在祇園精舍庭院內外好奇探望金象,因而影響僧眾修行。

長者子、女:(三人)小象護兒時的玩伴。

貧者:迦葉佛時期--象護的前身。

旁白:說故事的人;貫穿聯繫整齣戲的內涵。

 

劇本:

第一幕:積善之家

第一場:象護出生

場景:象護家中廳堂、庭院(象護家庭院與廳堂可分別在左右舞台,三場合併演出)

旁白:這一天,摩羯陀國的大長者在家中廳堂焦急的踱步,時時又停下腳步專注聆聽。

忽然一陣娃兒大啼,長者欣喜的高聲笑著。

護父(長者): 哈哈哈!太好了!終於生了!

△婢女抱來新生兒。

婢女:恭喜老爺,賀喜老爺,夫人安然產下公子。

△婢女遞上嬰兒。

△護父接過嬰兒,開心端詳。

護父:我兒天庭飽滿,容貌端正,將來必可榮膺將相,光耀門楣。

婢女:老爺說得是,公子相貌端嚴,未來必是王侯之尊。

護父:哈哈哈!快去請相師來為公子命名。

婢女:是,老爺!(退下)

△管家匆匆跑進。

管家:啟稟老爺,寶庫忽然盈滿珍奇寶物,新聚寶物之上,站著這隻富貴、吉祥的小金象。

護父:金象?

△管家呈上小金象。

管家:老爺您看,就是這隻可愛的小金象。

△護父端詳金象,金象伸出長鼻撫摸新生兒。

護父:小金象,你一身閃亮,有如黃金打造,真乃稀世珍寶!(點頭讚嘆)

管家,你要替小金象弄個舒適的居處啊。

管家:是。

△金象點了點頭,輕聲低鳴。

護父:沒想到我兒有這般神力,能帶來這隻奇特的小金象!

△忽然,金象排出一塊黃金在管家手掌,管家嚇了一跳。

管家:咦!老爺您看,這小金象排出的是甚麼?

△護父接過細看。

護父:這,是金塊哪!

△管家細細檢查。

管家:這,果然是黃金!

護父:哈哈哈,今日真是雙喜臨門!

管家:是啊,小少爺,小金象,真是雙喜臨門啊!

△護父抱著新生兒在堂中邊踱步邊端詳,愈看愈中意。

△婢女帶進相師。

婢女:啟稟老爺,相師到了。

護父:快請!

婢女:是。

△護父將嬰兒交給婢女,揖手歡迎來者。婢女抱著嬰兒,恭敬站立一旁。

護父:感謝您大駕光臨!請坐!

△與相師先後落座。

護父:今日請您移駕寒舍,盼您為小兒命名,方便我兒利益群生。

△婢女抱嬰兒靠近相師

△相師端詳新生兒,點頭稱許。

相師:公子相貌堂堂,具足公侯之相,必是福智雙全、有德之人。敢問大長者,公子出生時可有特殊異相?

護父:(歡喜)有有有!小兒出生時家中寶庫自然盈滿珍奇寶物,寶物之上還站立這隻生靈活脫的

小金象哪!

△管家呈上金象,相師細細端詳,小金象只看著小嬰兒。

相師:看來,公子必具極大福德,才會得獲動物中最尊貴的大象守護。那就命名象護吧!

△護父喜悅觀視兒,輕聲呼喚。

護父:我兒象護!我兒象護!謝謝相師 賜吉祥名!

△相師、眾人皆歡愉點頭、開懷歡笑

第二場:  

場景:象護家庭院,院中花開繽紛,蝴蝶飛舞,生意盎然。

旁白:象護一天天的成長,小金象也隨著日漸長大。他們總是同步進出,常相為伴。

△象護與小金象在庭園中玩耍,象護向前一步,金象也向前一步;象護坐下,金象也坐下;兩人動作相仿。忽見一蝴蝶飛舞花叢。

象護:金象,那隻蝴蝶好可愛,我們去追它。

△蝴蝶忽高忽低,象護與金象總追不上。

象護:(與金象追逐玩耍)金象,快,快,蝴蝶要飛走了!

象護:(輕拭眉尖汗水)喔,今天好熱,看我都流汗了!

△金象張開耳朵,替象護搧風。

象護:呵呵呵,好涼爽、好舒服!你那兩片大耳朵搧過來的風好涼快,謝謝我的好金象!

△金象高興的仰天長鳴。

象護:金象,謝謝你一直在身邊陪我。可是等下我要跟長者子們玩耍,你得在家等我,知道嗎?要乖乖聽話喔!

△金象大耳輕撫象護。

象護:(拍拍金象)你真是隻懂事的好金象!

△象護和金象說著話,護父在廳堂踱步,護母端茶進廳。

護父:各地蝗蟲危害加劇,全國都傳災情,四處民不聊生!

△象護聽到父母談話,即走進廳堂

護母:眼看有這麼多的民眾受苦,真教人心生不忍!

護父:我們家幸好有小金象排出的好金,衣食不缺,我想:用這些黃金來救濟災民!

象護:(高興)父親,這真是太好了,這樣災民就不會挨餓了。

護母:是啊,將這些上天賜與的財寶拿出來賑災,老天爺一定會歡喜吧!

象護:金象,沒想到你的金子可以拿來助人,你也很高興吧!

  • 象護無限寬慰的撫摸著金象。金象揚起鼻子長鳴一聲,又排出了一個小金塊。

象護:哎呀!(撿起金塊)你們看!金象真的很高興能幫助別人吔!(象護與父母都笑了!)

         △燈暗

第二幕:國王奪象

第一場:兒時玩伴

場景:王宮庭院

旁白:摩羯陀國有五百長者子,他們和阿闍世王子都是童年的玩伴。這一天,天氣晴朗,

五百長者子,和阿闍世王子在宮廷的花園裡,正高興的玩著遊戲。

△眾長者子們玩耍著

長者子甲:阿闍世王子,你帶我們玩一個遊戲吧!

王子:(霸氣)這些遊戲好無聊!這樣好了,我們來比比誰家的寶物稀奇,你們每個人都說說你們家有什麼最特別的寶物。

眾:好啊!好啊!

長者子甲:我家的房舍、家具,都是七寶製成的呢。

王子:(驕慢)這--有什麼稀奇啊!

長者子乙:我出生時家中寶庫自然盈滿,庭院中所有的花朵都忽然盛開,家中芳香四溢呢。

王子:(輕毀、比較)我父王的皇宮--也都是這樣啊!

長者子乙:我家有一幅七寶織的錦緞,錦緞上織的動物栩栩如生,蝴蝶~還會飛出來呢!

  • 眾人譁然驚嘆

王子:(仍驕慢)蝴蝶--到處都是,不稀奇,不稀奇!

長者子丙:父親說我出生時,庫房自然生出諸多武器。家父說我日後必會成為大將軍,所以請了武將來教我學習武功。

王子:(霸氣)嗯!你好好用功,等我登基為王之後,派你幫我征服天下。

長者子丙:遵命!

王子:象護,你怎麼都不說話?你家有什麼特別的寶物呢?

象護:王子,我出生時,家中寶庫自然生出一隻小金象,小金象會隨著我一起長大。

王子:我怎麼從來沒見過你的金象?

象護:小金象很聽我的話,我叫他在家等我,他就乖乖在家等候。

王子:王宮中的象群也都很聽我的話,我叫牠們待在象舍裡,牠們也都不敢亂跑,這有什麼特別?

象護:除了這個以外,小金象還會生出黃金呢!

王子:(驚奇但不相信)黃金?你家金象會生出黃金?

象護:是的。父親說,家裏有此殊勝果報,必是過去造善所感,若想繼續保有福德,一定要繼續造善,因此經常把黃金拿去賑災、助人。

長者子甲:家父說過,積善之家,必有餘慶,善護他們一家人都喜歡幫助別人,難怪會有殊勝的金象投生他家。

王子:(霸道的盤算著)哼!待我登基之後,必奪金象!(王子心語可以泛音呈現)

第二場:接獲聖旨

場景:象護家中廳堂

旁白:時光飛逝,象護已長大成人,阿闍世王子也登基成為摩羯陀國的國王。

這一天,象護的父母親正在廳堂聊天,忽然傳來國王侍衛的傳令

侍衛:聖旨到,象護領旨~

△象護急出與父母接旨。象護在前,父母在後恭敬跪下。

象護:臣民恭迎聖旨。

侍衛:國王宣,象護父子,午後攜金象入宮。

象護:象護遵旨。

△侍衛將聖旨合起,交給象護。走出舞臺。

護父:(看著侍衛下場、憂心)阿闍世王暴虐無道,連自己的父親都拘禁在獄,宣我們進宮,只怕…

護母:帶金象入宮,只怕進得去,出不來。

護父:唉,珍貴的金象留給兇殘的阿闍世王,只怕會給世人帶來諸多不幸。

象護:父母親大人請放心,沒有人可以奪走金象。

護父:護兒,你如何能有此把握?

象護:孩兒有把握,無人能夠奪走金象。

△護父仍沒把握,內心思慮著...

護母:(看著父子)我想你們得趕緊準備,入宮晉見了。

△護父點頭,仍暗地搖頭。象護和金象低語走出舞台。

第三場:象護金象入宮

場景:皇宮裡

△阿闍世王坐在寶座上。

王:哈哈哈,金象即將為我所有,我阿闍世王,將成為天下最富有的國王了,哈哈哈!

△侍衛進入。

衛:啟稟國王,象護父子攜金象求見。

王:快宣、快宣!

衛:宣 象護父子攜金象晉見。

△象護父子與金象進入宮殿。

象護、護父:拜見國王!

王:哈哈哈,免禮。賜坐!

△護父坐下,護牽金象站立在旁。

王:(看著金象,頻頻點頭)這金象果然與眾不同。

象護:國王召見,不知有何指示?

王:(起身)自童年聽你說起金象,朕便想著定要親見金象,終於如願,哈哈哈!朕今日真高興!

象護:臣民也很高興能令國王歡喜。

王:讓金象留在宮中與朕為伴,朕要金象幫朕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國王。

護父:(起身)國王,金象與犬子因緣極深,從不相離……

王:你是說~朕~在強人所難嘍!

護父:(父子跪下)臣民不敢!

王:象護,你可願將金象暫留宮中,與朕為伴?

象護:臣民遵旨。

王:很好,你們果然知所進退。侍衛!(送客手勢)

侍衛:(送客)長者,請!

△二人起立、拱手躬身謝王,象護轉身叮囑金象。

王:(送客手勢)哈哈哈!

△象護父子步出王宮。

王:來人呀,金象的象舍打點好沒?給我好好照顧金象。

△金象隱沒,侍衛們驚愕 停格。

衛:(手指象處)報---報告大王!金象消失了!

王:(驚、怒)怎麼回事?立刻給我搜!

侍衛:是!(急急搜查)

王:(四處命令)都給我搜!(大怒、邊命令邊下場)一定要給我搜出來!

第四場:決定出家

場景:象護家門口

△金象與象護父子快步返家。

△護母在門口張望,遠遠望見象護父子。

護母:你們總算平安回來了。金象怎麼跟你們回來了?難道國王改變心意了?

護父:國王強要金象留在宮中,可沒想到我們剛走出王宮,金象居然從地湧出,就跟著我們回來了。

象護:當國王發現金象在我們家中,只怕我們全家人都會遭罪。

護母:怎麼辦?難道真要拱手送上金象?

象護:父親、母親,孩兒倒是想有一法可行。

父、母:什麼辦法?

象護:聽說舍衛國的世尊功德巍巍,孩兒今生難得值遇佛出世,唯有追隨世尊出家修行,方可免除

禍害。

護父:嗯!世尊功德無邊,護兒與金象若能到世尊門下,等於也得到舍衛國的保護,摩羯陀國的阿闍世王也就無可奈何了。

護母:看來這是唯一的好法子了!

象護:(朝父母拜下)孩兒拜別父親大人、母親大人!

護父:你快去吧,趁國王追兵還未趕到,趕快去吧!

△護母掩面而泣,護父一面安慰護母,一面揮別象護。象護與金象急急出走。

第三幕:皈依佛陀

場景:祇園精舍

旁白:象護帶著金象來到舍衛國的祇園精舍,精舍內有許多僧眾正禪坐修行。象護頂禮世尊。

△世尊以佛龕聖像為代表。只有聲音出現,無真人扮演。

象護:愚夫象護禮拜世尊。祈願爾後追隨世尊修行佛法,不再貪染世間安樂,盼世尊指引解脫之道。

△金象點頭且捲鼻長鳴,意表追隨。

世尊:(僅聲音出現)善來比丘。

旁白:象護鬚髮自落,法服在身,便成沙門。

世尊:此是苦,汝應知;此是集,汝應斷;此是滅,汝應證;此是道,汝應修。

象護:唯有解脫煩惱,出離輪迴,才能止息一切苦因苦果,祈願早日成滿如是功德!

世尊:象護,你神心超悟,如今已證阿羅漢果。

象護:弟子謹記世尊教誨。(退至一旁,禪坐修行)

旁白:眾比丘們各據庭園一角用功。精舍外人影晃動,交頭接耳,對著金象指指點點。

路人甲:看到沒,那隻金光閃閃的大象,就是象護比丘的金象。

路人乙:哇,從沒見過這麼漂亮、這麼莊嚴的大象!

路人甲:這大象一定價值連城吧!

△象護見狀趕緊帶走金象。

象護:金象,我們到精舍更深處去,不要擾亂僧團的修行。

△象護與金象走東,人群追向東;象護與金象走西,人群又追向西。

象護:金象,人群因你而來,若你不在,人群就不會在此聚集。你離開好嗎?

△金象低鳴,四腳用力跺步。

象護:這該如何是好呢?

旁白:由於金象的出現,精舍不復以往的清淨,有些人向象護提出建議。

比丘甲:象護,金象擾亂修行的寧靜,可否遣去金象,回復阿蘭若處的清淨。

比丘乙:象護,你既已出家,如何還需要金象服侍?

比丘甲:我看這事你也無能為力,還是請示世尊吧!

象護:嗯,我看只有世尊才能圓滿解決這個問題。我們向世尊請益吧。(走至佛像前)

象護:啟稟世尊,弟子正為金象事所苦,雖多次請求金象離去,但金象不為所動。該如何是好?

世尊:(僅聲音出現)象護,你須以堅定之心對金象三說:「我今生分已盡,更不用汝!」三說之後,他自會離去。

象護:(對世尊頂禮)禮謝世尊教誨。

(殷重面對金象)示意三說

旁白:象護三說之後,金象揚鼻朝天,一陣長鳴後,隨即隱沒,不復可見。

眾人非常好奇,究竟金象與象護的因緣為何,於是阿難尊者代大眾向世尊請益。

阿難:敢問世尊,象護比丘於何福田種此善根,獲得如是殊勝福報?

世尊:阿難,若有眾生,於三寶福田之中,種少少之善,即得無量大果。

阿難:願聞其詳,祈請世尊開示。

世尊:時乃前一尊佛、迦葉佛、人壽二萬歲時。迦葉佛 教化周訖,示現涅槃,世人將佛舍利,多起塔廟以為供養。當時有一塔廟,牆壁供奉著菩薩從兜率天騎乘大象下凡入胎的畫像。有一貧民前來繞塔祈求。

第二場:修補聖象

場景:寺院

△貧民(象護前身)衣衫襤褸,虔誠繞塔

貧民: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;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;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…

(繞塔畢,觀視佛像)感謝金象載菩薩降身人間,救渡我等眾生修學佛法,離苦得樂。

(忽見象騎破損)咦,菩薩騎乘的金象,身軀有些許剝落!我去找些乾淨泥土補好金象,以重現莊嚴。

貧民:(塗土、滿意的看著聖像,發現新問題)補是補好了,可是泥土不夠莊嚴,得去找些能恢復原色的雌黃才好。(下場找雌黃)

貧民:(上場繼續塗抹)塗上雌黃,

(完成後,退後一步看)菩薩跟座騎一樣莊嚴了!

(滿心歡喜)對了,我曾聽說,恭敬佛菩薩及塔廟可以積廣大福,

(跪在聖象前虔誠祝禱)如是我願修補金象功德,能感得生生世世恆處尊貴、財用無乏。

世尊:阿難,這位補象之人,壽終後生於天上。天命盡後,下生人間,常生尊豪富樂之家,顏貌端正,恆有金象隨侍在側。當時補象之人即今日象護啊!

△大眾點頭稱許

世尊:阿難,象護由於殷重淨信三寶,今值遇我,稟受妙化,心垢盡除,乃證阿羅漢果。

△讚頌音樂響起,眾人合掌向佛

旁白:世尊說法畢,大眾頂禮世尊。慧命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,心開意解。各以相應之心證得其所,有得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,有發無上正等正覺心者,有證不退位者,一切大眾莫不歡喜,敬戴奉行。

△讚頌音樂漸大,聖者依序退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