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2-38攝頌第12
12為脫有苦依三學 出家身德佛所稱 生生願持解脫戒 如護眼珠求加
第十二個攝修頌是解脫正道,即是《廣論》(p190+3)到(p202)「抉擇能趣解脫道性」一科所詮釋的法義。此科又分兩科:「一、以何等身滅除生死 二、修何等道而為滅除」
「為脫有苦依三學」,《廣論》(p193-4)「修何等道而為滅除(苦)」一科講到「應學寶貴三學之道」。為什麼呢?《廣論》(p203+3)雲:「如是恆長修習生死種種過患,見一切有如同火坑,欲證解脫息滅惑苦,由此希求策逼其意,學三學道,能得解脫脫離生死。」因此要解脫輪回生死,脫離輪回之苦,當然必須依戒定慧三學。《廣論》(p71+1):「《道炬釋》說:除修止觀,學習律儀學處以下,是為戒學。奢摩他者,是三摩地,或為心學。毗婆舍那,是為慧學。」由三學生起的次第來講,先要有戒、後有定、慧。如果以三學互攝的角度來講,戒離不開定跟慧、定離不開戒跟慧,慧也離不開戒跟定。所以能夠持戒圓滿,必須要具有能取舍的智慧心所,知道什麼應該去做,什麼不應該去做,故必須有抉擇的智慧。要有抉擇的智慧就必須要修學詮釋智慧之論。有了取舍的智慧,必須專注一境,攝心不散亂,不要被煩惱所干擾。此中慧學有兩種,一個思惟抉擇什麼應該做,什麼不應該做;第二個持戒必須要有無我智慧所攝。持戒如果沒有能取能舍的智慧抉擇,則持戒無法淸浄。又龍樹菩薩雲:「解脫道無二門,唯此了達空性義。」因此若無無我智慧所攝持,即使持戒清淨,仍然還是在輪回裡。
「出家身德佛所稱」,出家的功德是佛所稱贊的。為什麼呢?《廣論》(p191-4)一直到(p193-5)「以何等身滅除生死」一科,詳細講述了居家身的過患以及出家身的功德,大家可以參考,以後會詳細講解。總而言之,就能夠迅速跳出輪回而言,身處在世俗中就會被家業等等煩惱束縛住,難以修習正法,即使接觸正法,也因為顧念家法而無多余的時間、無法全身心投入修習解脫的道次第,而出家脫離了世俗一切束縛,所以是最殊勝的。《廣論》(p193-6)雲:「非但修行解脫,脫離生死嘆出家身,即由波羅蜜多及密咒乘修學種智,亦嘆出家身最第一。」
「生生願持解脫戒,如護眼珠求加持」,出家身德從何而來呢?從出家律儀而來。何謂出家律儀呢?《廣論》(p193-5)雲:「出家律儀,即三律儀中別解脫律儀,故當敬重聖教根本別解脫戒。」因此要生生出家修行,生生持守出家別解脫戒,祈請上師三寶加持,自己能夠做到如同保護眼睛一樣守護戒律。我們的眼睛只要有一點點異物在裡面就會受不了,就會想盡辦法把它拿掉。以此形容,受持戒律只要有一點點不如法,就受不了。為什麼呢?因為思惟到業果。戒律持不好,就是出家也無法得到佛所稱贊的出家功德身。不僅如此,而且將來還會感得惡果,感受無量痛苦。因此,生生都必須如法持守戒律,要如阿底峽尊者一樣,護戒如犛牛愛尾般的,即使是一輕學處,尚寧舍命防護不犯。